首页

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 : 首页 > 休闲娱乐

昆汀死人最多的电影是?数据说话

时间:01-29 来源:休闲娱乐 访问次数:134

昆汀死人最多的电影是?数据说话

作者:Kevin B. Lee译者:易二三校对:陈思航来源:BFI去年圣诞节,我去看了昆汀极受欢迎的新片《被解救的姜戈》,放映期间,我有一种非常困惑的体验,当银幕上的某个角色无情地屠杀几十个人之时,观众席爆发出了非常激动的欢呼声,而仅仅两周前,现实生活中一个美国人残忍地杀害了20个小孩。《被解救的姜戈》昆汀或许会对这种联系感到愤怒,正如他在一个电台访谈中提到桑迪·胡克小学枪击案所表达的那样。听得出来昆汀很恼火,他说这「对于应该被纪念的受害者非常不尊重」,不能将悲剧直接联系到电影。「电影中的暴力和真是暴力不能同等而论,」昆汀继续说,他还提到电影中真正让他恼怒的一件事是对动物施加的暴力。「我不认为电影里有真正的死亡。」抛开以上争议,暴力性死亡在昆汀的作品序列的确占据着重要的位置,正如本文中的几张统计图片所展示的数据(排除了仅仅展现了尸体的画面)。我为了研究昆汀电影对死亡的处理而制作了一个视频,这些图片即是从中截取的,但这一不舍昼夜完成的成果过于繁重,不便完整发表,或许将来在别的什么媒介上会公布;与此同时,用安全的数字和数据去回顾昆汀电影中最令人不安的部分,并从中提炼出这些数据背后暗含的故事,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。昆汀每部电影的死亡人数统计在昆汀的电影世界中,每一次死亡都是暴力的,而且几乎都是他杀(唯一的例外大概是《无耻混蛋》中有三人自杀)。没有任何导演曾以如此丰富且极具想象力的方式实施谋杀,从其他电影中的杀人手法汲取经验,并让自己青出于蓝。在电影的语境之外,昆汀所呈现的影像或许会被视为精神病式的;但在电影范围内,这些电影有着令人不安的机敏,并展现了一种激烈的定罪方式,甚而达到了反常的感伤性:一个人致命的癖好暴露无遗,从而探索了电影这种媒介所能表达出的最本能的感觉。我仔细观察了昆汀所有电影的每格画面,以得到尽可能准确的数据,同时我也参照了两个网站——「Movie Body Counts」和「All Outta Bubble Gum」,它们都对大部分昆汀电影中的死亡做了统计表格。这种网站的存在——致力于统计银幕上的死亡——意味着什么呢?我们又能从这种对电影中的杀戮近乎病态的痴迷了解到什么呢?死者性别统计令我颇为惊讶的是,在一个病毒粉丝视频如此流行的年代,还没有崇尚昆汀暴力美学的铁粉制作出一个这样的视频。而我开始进行这项工作完全是出于无意,我原本打算探讨将昆汀视为一位激进的社会进步主义者的观念,女人和少数群体通过对暴力的运用而赋予了权力。观看了《被解救的姜戈》之后,我得出了一种相反的结论:杀人的回报,无论它想如何为自己辩护,永远不可能达到合适的平衡,反而是永久的失衡,不断地重复。正是从这种无休止的对暴力和杀戮的累积中,我看到了昆汀电影中一种近乎强迫症的一致性。同时,在昆汀的职业生涯中,他的癖好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。这些对每部影片进行的数据统计就揭露出了某些趋势和模式。比如,男性受害者大大超过女性,只有《金刚不坏》是例外,这部长片继续探索了昆汀对女性的迷恋,她们在片中作为性、死亡和自主能动性的对象,每个层面都同等的充满诱惑和威胁。《金刚不坏》人们绝大多数是在室内被杀的,户外死亡直到昆汀最近两部电影才激增。两部年代片《无耻混蛋》和《被解救的姜戈》面世之前,在汽车中丧生的人比在户外死亡的人多(《金刚不坏》则是关于这种汽车死亡的主题的典范)。昆汀的致命幻想与空间遏制感有关吗?死者国别统计在死亡人数达到几十个的影片(《杀死比尔》、《无耻混蛋》和《被解救的姜戈》),和其他死亡人数到十封顶的影片之间,也有着鲜明的对比。后一类电影中,每次杀戮都有着更个性化和意味深长的特性:这些电影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名字、个人的发展曲线和对自身死亡强烈的意识,以推进故事或主题的发展。最好的例子就是《危险关系》,影片中的四起死亡事件都给看似平静的洛杉矶掀起了波澜。这些彻头彻尾的、非挑逗性的杀人事件令人警醒,它们突如其来却又实事求是地描摹出了我们的生活。《危险关系》与其他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同,幻想几乎在这部电影中几乎遁形。这种朴素纯粹的谋杀——被枪杀后的尸体干脆地从画面中消失,没有苟延残喘的特写镜头——传达了一种毛骨悚然的对死亡的冷漠,这种感觉几乎让人感同身受。死亡方式统计那么,为何昆汀接下来的作品《杀死比尔》有着他最放纵和无来由的漫长杀人狂欢(大概只有《被解救的姜戈》能与之一战)?一方面,充满创造力的各种死亡呈现令人印象深刻:昆汀用了一系列方法(枪、剑、嘴、门)和类型(黑人剥削、日本黑帮、动漫)来充分实践他的杀人冲动。《杀死比尔》在恶名远扬的青叶屋大战中,乌玛·瑟曼如砍瓜切菜般地将一个个「日本疯狂八十八人组」的无名成员除掉,这是昆汀导演生涯最大的黑点之一,一个令人麻木关于残酷暴力的色情描写,反过来却自证了黑帮属性。还是说通过这种过度杀戮,昆汀想表达的是:他让我们被压抑的杀戮欲得到满足,以至于有意讽刺了这种吸引观众的快感和虐待之间的界限?如果是这样,我仍然反对这个桥段的模糊性:这是第一次在昆汀的电影中无法得到准确的死亡数字(一些扮演「日本疯狂八十八人组」的演员多次被杀)。《无耻混蛋》的爆炸性高潮中,也有类似的屠杀狂欢,这场戏在咪咪克斯夫人(译者注:该角色为张曼玉饰演,是苏珊娜口中谎称的姑母,也是电影院曾经的拥有者,但她的戏份在正片中全被剪掉了)的电影院里拍摄,此地目前是昆汀电影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地点的纪录保持者。(我估计有377人死亡。怎么得来的?影片中提到了这个电影院可容纳350人,扣除那些离开影院的人,加上那些不是贵宾的人——即工人、警卫——并且把放映电影中被杀的15名士兵算了进去,遵循了电影里的死亡就是电影里的死亡的逻辑。)十大死亡地点但是,正如《被解救的姜戈》中被无差别杀害的南方白人大多数都没有名字。命名是决定昆汀给予角色多少尊重的一个显著标志。影片中,大多数白人受害者相当于匿名的、目瞪口呆的、反应迟钝的、会走路说话的血袋,昆汀以一种发泄式的喜悦喷洒着红色液体。具有讽刺意味的,在这部支持废除奴隶制的电影中(因此,可以假定所有人都是平等的),昆汀通过这种屠杀将白人贬低为次人类的物种。同样的,昆汀对于暴力的讽刺性可能是有意为之,作为对影片中残酷黑曼丁人角斗游戏的报复性回应。然而,将整个群体——南方白人、纳粹分子和日本黑帮——指定为没有名誉或人性的死者,或许有人会好奇这其中的暗示:它们成为了电影暴力的重要部分,仅以纯粹的道德正义感而论,这一行为没有任何正当理由。昆汀电影中多次死亡的演员昆汀电影处理暴力之时,通常会涉及到正义和不公之间的混淆。这种道德上的模棱两可在何种程度上具有挑拨性:又在多大程度上是原始本能的?我想强调的是——这些死亡都是真实的,这正是昆汀否定它们真实性的原因。否认这些死亡的真实力量就是否定电影的生命力。
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

标签 : 休闲娱乐